建设背景
建设北京城市副中心政务服务中心,是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北京工作系列重要讲话和指示精神的关键举措。其核心目标在于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有力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这一重大战略部署。随着城市发展进程的推进,北京中心城区面临着诸多 「大城市病」,如人口过度集聚、交通拥堵、资源紧张等。在此背景下,城市副中心的建设应运而生,而政务服务中心作为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优化政务服务布局、提升服务效能、促进区域协同发展的重要使命。它不仅是有效落实北京新两翼规划布局、高质量推动北京城市副中心建设的具体体现,更是进一步提高 「四个服务」 水平,实现 「副中心的事副中心办」 的重要实践。通过打造功能完备、高效便捷的政务服务平台,为副中心的发展提供坚实的政务保障,助力北京城市空间结构的优化和区域协调发展的实现。

项目简介
北京城市副中心政务服务中心坐落于北京市通州区新华东街北人集团老厂区内,这里承载着政务服务创新与升级的重任。该中心以六里桥市政务服务中心为审批总后台,积极打造 「数据共享、信息复用、远程交互」 的全新政务服务模式。这种模式打破了地域限制和部门间的数据壁垒,让信息多跑路,群众少跑腿。通过先进的信息技术手段,实现了各类政务数据的实时共享和业务流程的高效协同。例如,企业和群众在办理业务时,无需重复提交相同信息,系统可自动复用已有的数据资源,大大简化了办事流程,提高了办事效率。同时,远程交互功能使得办事人员能够与审批人员进行实时沟通,如同面对面交流一般,及时解决办理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确保业务办理的顺畅进行。这种创新模式为北京乃至全国的政务服务改革提供了可借鉴的范例,有力推动了政务服务的现代化进程。
技术介绍

全息投影技术
全息投影技术作为 3D 技术的重要分支,其原理基于干涉原理来记录并再现物体真实的三维图像。与普通摄影技术不同,普通摄影仅能记录光的强度信息 (振幅),而深度信息 (相位) 会在记录过程中丢失。全息技术在干涉过程中,波峰与波峰叠加会使强度增强,波峰与波谷叠加则会相互抵消,从而产生一系列不规则且明暗相间的条纹。这些条纹将相位信息巧妙地转换为强度信息,并精确记录在感光材料上。在副中心政务服务中心,全息投影技术得到了创新性应用。比如在一些政策宣传和业务展示区域,通过全息投影技术可以将复杂的政策内容以生动、直观的三维形式呈现出来,让办事群众能够更加清晰地理解政策要点和办理流程。又或者在一些重要活动和会议中,全息投影技术可以营造出逼真的虚拟场景,实现远程嘉宾的 「身临其境」 式参与,极大地丰富了交流和展示的形式。

中控系统技术
中控系统是对声、光、电等各种设备进行集中控制的关键设备。在副中心政务服务中心,用户可以通过按钮式控制面板、计算机显示器、触摸屏和无线遥控等多样化设备,借助计算机和中央控制系统软件,对投影机、展示台、影碟机、录像机、卡座、功放、话筒、计算机、笔记本、电动屏幕、电动窗帘、灯光等众多设备进行统一管理和控制。例如,在一个大型会议场景中,工作人员可以通过中控系统一键操作,将会议室的灯光调节到适宜亮度,降下电动屏幕,打开投影机和音响设备,同时切换展示台的信号源,为会议的顺利开展做好充分准备。在日常办公环境中,中控系统可以根据不同区域的使用需求,灵活控制设备的开关和运行状态,实现能源的合理利用和办公环境的智能调节。这种集中控制系统极大地提高了设备管理的便捷性和高效性,为政务服务中心的日常运营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持。